扫描二维码
加我微信

20多年IT从业经历,清华8年

入选2017年《中国人物年鉴》

首页 >> 媒体报道 >>最新推荐 >> 【热点追踪】海水稻
详细内容

【热点追踪】海水稻

海水稻

概念:海水稻又称海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可以在海滩滩涂地生长。它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米身呈赤红色,营养价值大多存在于海红米的色素中。海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背景:提到海水稻,我们应该牢记一个人,他就是陈日胜。陈日胜长期在湛江研究推广海水稻,时间长达三十多年。起初陈日胜研究的海水稻亩产只有100公斤,通过改良亩产达到300~400公斤。

2016年10月,袁隆平的海水稻研究中心在青岛落户。随着袁老加入海水稻的研究,海水稻的名气迅速传开。袁老在海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也是功不可没。

2018年5月,种植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这片稻田,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亩产超过了600公斤,远超最初300公斤亩产的目标。

2018年7月,中东沙漠里成功种植收获首季“海水稻”,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地区种植水稻获得成功。

2018年10月10日,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4村,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海水稻”首茬开镰,进行实地收割测产,测产实际产量为549.63公斤,达到了预期产量的要求。

各方意见:1.海水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9.5亿公顷的盐碱地,亚洲拥有3.2亿公顷,中国拥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而这其中的2.8亿亩都是可以开发利用起来,作为“海水稻”的“良田”的。如若按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就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这一数据意味着海水稻可多养活约2亿人。

2.海水稻的种植不仅仅利用滩涂地生产粮食,还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具有如红树林一般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海水稻的根系深30~40厘米,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而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另外,海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可不使用化肥,不喷洒农药,即可优良地生长,产出有机绿色食物。

3.海水稻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为了得到更优良的品种,可将海水稻与普通高产水稻杂交得到更优良的品种,既能得到高产,也能在盐碱地等生长,这样不仅仅高产,而且能更好地利用撂荒的土地。同样还可以克隆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不同物种。

好词累积:四维改良法;滩涂;次生盐碱化;耐盐碱水稻;抗倒伏;海水倒灌;农田撂荒;淡水洗盐;粮食安全;海红米。

美句鉴赏:

1.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趋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压力下,积极利用大面积盐渍化、荒漠化土地和丰富的咸水资源发展盐土农业,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

2.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3.千亩滩涂化良田,盐碱地里飘稻香。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不负众望,产量连续创下新高。

4.袁隆平院士表示:“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5.近年来,我国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权威观点:在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趋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压力下,积极利用大面积盐渍化、荒漠化土地和丰富的咸水资源发展盐土农业,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早在1986年,广东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发现了一种可以抗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到2014年11月,陈日胜已将“海水稻”从亩产100斤增至300斤,在广东、浙江等地,“海水稻”种植面积也扩种到1000多亩。到了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悉“海水稻”情况后,认为“海水稻”具备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两年后,袁隆平院士牵头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专门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方面的研究。“水稻是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首选粮食作物。”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认为,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若能开发1亿亩盐碱地,将可以解决2亿人的粮食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合理开发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稻谷产量。同时,水稻生长期间的水环境可以对滩涂和盐碱地的可溶性盐碱起到淋溶降盐作用,水稻自身也具备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此外,水稻秸秆还田还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海南日报发表雒健晴的观点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578818324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seo seo